日本海岸现超10米长鲸鱼尸体,与核污染水有关?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日本鸟取县渔民在当地海岸发现了一具大型鲸鱼尸体,长度在10至15米左右,被发现时正漂浮在岸边。

鸟取县有关部门判断这条鲸鱼为塞鲸或布氏鲸,推断已死亡很长时间,尸体表面已经开始腐烂变色,当地政府正在对处理方法进行商讨。
日本海岸现超10米长鲸鱼尸体
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北海道小樽市的海岸漂来大量沙丁鱼,市政府正对此展开调查,有人报告称小樽市出现大量被海浪打到岸上的沙丁鱼,范围绵延约7公里,有的鱼已经腐烂。
当地渔民称,他已经在当地工作了40多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小樽市政府下午开始清理工作,并呼吁周边民众不要接触死鱼。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北海道其他地区的海滩上也曾出现大量死亡的沙丁鱼等鱼类。当地渔民担忧,短期内频繁出现大量死鱼可能意味着海洋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变化。日本官员则解释称,鱼可能死于缺氧,与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无关。当地专家表示,鱼群可能是为了逃避捕食而被冲上沙滩的,预计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进行第四次排放,排放量约为7800吨。当地时间3月17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称已于当天完成了第四轮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
但是对于远洋渔业,核废水的影响相对较大,我国的远洋渔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海域,其中西北太平洋海域也是核废水排放后首先受到污染扩散的海域,在选择和食用海鲜时,我们应该注意其产地和种类,并根据相关标签和信息进行判断。
实际上,核污染水的处理方式,并不只有入海这一种选择!日本政府专家组发布的报告中,曾经提出过注入地层、排入海洋、蒸汽排放、电解释放、固化填埋等五种方案。
文章来自:昆山新闻网,载请注明出处!